就業創業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全力促發展惠民生的通知》(國辦發〔2023〕11號)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攀高比強、跨越趕超”的部署要求,圍繞進一步強化職業技能培訓促進高質量就業高水平創業,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中央和省市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在全市實施強化職業技能培訓促進高質量就業高水平創業“六大行動計劃”,突出重點群體,優化政策導向,夯實基層服務,推進技能培訓、創新創業與就業、產業深度融合,扎實推進共同富裕,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二、主要內容
1.“精準就業”培訓計劃。堅持就業優先導向,加強勞動力資源和崗位信息雙向采集監測,在人社基層平臺、家門口就業服務站和零工市場等就近就地推介培訓項目,對城鎮失業人員、農村勞動力等群體開展“短平快”就業技能培訓,幫助他們掌握初級以上職業技能,獲取相應技能等級,從“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促進更多的農村勞動力變成產業工人,更多的就業困難人員提高就業穩定性。全市每年開展政府補貼性培訓不少于5萬人次,其中就業技能培訓2萬人次以上,就業率45%以上。(牽頭處室、單位:局職建處、市職培中心、市就管中心)
2.“返鄉雁陣”創業計劃。建立健全“在外務工人員、在外經商人員、在外求學人員”聯絡機制,通過鄉賢座談會、節假日慰問和返鄉直通車、外出招商考察探望等方式,邀請他們“看家鄉變化”,引導返鄉創業就業,發揮“頭雁效應”。集成就業、培訓、人才等政策和服務,進一步向返鄉人員傾斜。制定發布政策福袋,所有政策“一網辦” “掌上辦”“一次辦”。支持各縣區出臺鼓勵返鄉人員創業就業的激勵措施,讓返鄉人員“回得來、留得住、干得好”,形成“技術和資金回流、人才和產業回鄉”的“雁陣效應”。全市每年引導返鄉創業就業2萬人次以上。(牽頭單位:市就管中心、市職培中心)
3.“勞務名片”升級計劃。堅持輻射導向,按照“一縣多品、一品一策”思路,多領域挖掘特色勞務品牌。對“盱眙龍蝦廚師”“漣水縫紉工”“洪澤農產品+電商”等首批國家級、省級品牌,推廣建設經驗。對清江浦紅椒園藝工、淮陰家政工、施河教學具操作工、盱眙蝦稻共生種養員等新培育品牌,爭創“省標”“國標”。對有從業人員基礎但分布零散的項目,整合資源成建制對從業者開展就業創業培訓和電子商務等新業態培訓,組織“鄉村振興特聘農業專家”開展人才服務和技術支持等活動,發揮勞務品牌延伸培訓鏈、暢通就業鏈、提升產業鏈的疊加效應。到“十四五”末,每個縣區培育打造2個以上省級勞務品牌,實現帶動就業20萬人以上。(牽頭單位、處室:市就管中心、市職培中心、局職建處)
4.“企業穩崗”護航計劃。堅持產業導向,推進企業職工技能培訓與企業文化、崗位實操相結合。對企業新入職員工開展崗前培訓和新型學徒培訓,對緊缺工種開展高技能人才獲證培訓,對龍頭企業鼓勵開展崗位練兵和技術比武。對重特大項目和重點企業優先支持申報技能大師工作室、首席技師,引導智改數轉企業與職技院校在專業建設、實訓基地等方面加強合作,發揮示范引領效應。全市每年開展企業職工培訓2萬人次以上,穩崗率85%以上。新增高技能人才8000人以上,新增15家技能人才自主評價企業。(牽頭單位、處室:局職建處、市職培中心、市職鑒中心)
5.“創業苗圃”成長計劃。重點針對大學生、返鄉務工人員、新成長勞動力等群體,普及創業意識培訓。開展創業培訓“進校園”,啟動大學生“創業訓練營”,實現駐淮高校、職技院校全覆蓋。全市每年創業培訓1.5萬人次以上,其中大學生1萬人次以上,培訓合格率85%以上。建立“創業苗圃”動態跟蹤服務檔案,分類制定創業成長計劃方案,提供創業指導。每年新增扶持勞動者創業1.2萬人以上,其中大學生1400人、農民5600人以上,富民創業貸款規模保持在10億元以上。組建“創業服務聯盟”,完善創業導師團、創業師資庫,推行“1+N”結對模式,鼓勵示范引領,寬容受挫失敗,提高風險防范能力,讓來淮留淮的各類勞動者安全創業、放心創業。(牽頭單位:市職培中心、市就管中心)
6.“創業基地”春筍計劃。在工業(農業)園區、餐飲文創商業街等場所,首批遴選命名30個“微創園”“創業一條街”。依托高校、科創園等打造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加強創業師資和運營水平提升培訓,提高基地孵化能力,對新認定的給予20萬元補助,每年給予不超過6萬元的運營補貼。提供代賬、注冊變更、法律咨詢、知識產權、補貼申報等服務,最大限度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創業場所。每年新增省市創業示范基地、優秀創業項目30個以上,創業帶動比保持在1:3.5以上。建設開放共享的創業項目庫,推動創業項目征集與培育、推介與孵化、投融資與轉化的有機銜接,培育一批“叫得響、擦得亮、站得穩”的本土創業品牌。(牽頭單位:市職培中心)
三、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工作專班,由市局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分管負責同志任副組長,各縣區人社局和市局機關相關處室、直屬單位負責人為成員。設立培訓賦能、創業指導、公共服務三個工作組,細化“六大行動計劃”工作措施,逐一形成工作方案,實施“清單化”管理。
2.加強宣傳引導。廣泛宣傳工作中涌現出的先進典型,及時將好的經驗做法規范化、制度化、常態化。定期開展論壇、路演、大賽等風采展示活動,“讓身邊人講好身邊事、用身邊事激勵身邊人”,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工作典型聚合力,形成比學趕超的濃厚氛圍。
3.加強督促檢查。完善就業、培訓、創業目標調度工作機制,堅持問題導向,壓緊壓實責任,把加強督查、狠抓落實貫穿于工作全過程,推動市委市政府和局黨委各項決策部署落到實處,確保“事事有著落、件件有回應”。將督查結果作為各類評先評優、專項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