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
新華網刊發文章
淮安市代表團團長、淮安市委書記史志軍:
守正創新辦好自己的事情
以“十四五”圓滿收官厚植“象征意義”根基
介紹淮安將認真落實省兩會精神
進一步堅定信心、守正篤實、創新突破
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淮安新實踐
邁出更加堅實步伐
2024年,淮安聚焦“走在前列、勇爭第一、多作貢獻”目標,堅定實干實效、深化改革創新,辦成了一批想干、必須干的大事難事,全年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1%,呈現出經濟回升向好、社會預期向強、干群士氣向上的生動局面。
淮安將認真落實省兩會精神,進一步堅定信心、守正篤實、創新突破,確?!笆奈濉眻A滿收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落地見效,持續厚植更好展示“象征意義”根基,推動中國式現代化淮安新實踐邁出更加堅實步伐。關于今年工作,淮安將重點在四個方面發力。
圍繞“樞紐經濟”打開發展空間
淮安將更為主動置身全省乃至全國大局,謀劃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特別是搶抓省委支持淮安利用綜合交通優勢高質量發展樞紐經濟重大機遇,在更加開放的江蘇打開更大的發展空間。一方面做強南聯北接、東融西拓的節點功能,加強戰略性交通樞紐工程謀劃爭取,高水平推進“水運淮安”建設,加快發展多式聯運,提高快速通大海、接上海的能力,全力打造東部地區陸海聯動大通道;另一方面有效集成交通物流、城市功能、資源保障、營商環境等優勢,積極發展樞紐偏好型產業,全力打造長三角產業協作鏈接點,加快形成淮安特色產業鏈、創新鏈、供應鏈,不斷提升在全國統一大市場中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重抓“四件大事”帶動全局突破
圍繞加快產業發展,堅持工業強市不飄移,深入實施項目招引“4155”工程、項目建設“1533”工程,加快建設“353”戰略性新興產業融合集群,持續優化“四最”營商環境,提升區域科技創新濃度,努力成為江蘇“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生力軍。圍繞壯大縣域經濟,通過深化改革建強開發園區這個發展載體,朝著各縣區GDP、工業總產值“雙千億”目標繼續邁進,因地制宜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圍繞優化生態環境,高標準抓好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加快實施環境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大力發展生態農業、持續拓展環境容量,推動美麗淮安建設邁上新臺階。圍繞推進縣中振興,堅持教師、教學、教研“三教”協同,實施縣中振興“十項行動”,帶動教育綜合功能全面提升。
著眼“幸福平安”提升生活品質
樹牢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群眾急難愁盼,扎實推進年度十大類45項民生實事項目,更好在發展中穩步提升民生保障水平。突出就業優先,發揮重大項目和民營企業等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超前、精準、常態抓好本地勞動力的技能培訓提升工作,切實保障重點就業群體和“零就業”家庭就業。積極順應人口變化趨勢,優化整合基層醫療資源,提升養老服務水平,落實生育支持政策,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加強低收入人口兜底保障,進一步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和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讓群眾生活更舒心。貫徹總體國家安全觀,高水平推進平安淮安、法治淮安建設,實施安全生產治本攻堅深化工程,夯實社會工作基礎,確保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突出“敢作善為”建強干部隊伍
以解決“干部會不會干”問題為引領,綜合運用專題培訓、實踐鍛煉、交流掛職等方式,深入實施干部推動高質量發展本領大提升工程,打造與現代化建設相適應的高素質專業化干部隊伍。建立健全正向激勵體系,一體推進為基層減負、賦能,完善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村居報告、鎮街吹哨、部門報到”運行機制,深化拓展“背書”機制,讓各層各級聚焦主責主業抓落實。深入推進風腐同查同治,常態化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推動監督體系建設試點全覆蓋,引導廣大干部在遵規守紀中改革創新、干事創業。(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