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縣經濟開發區管委會,縣各有關單位:
《盱眙縣域科技躍升計劃(2024-2025年)》已經縣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盱眙縣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4年8月21日
(此件公開發布)
盱眙縣域科技躍升計劃
(2024-2025年)
為認真貫徹落實市委八屆六次全會和市第八次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精神,圍繞在縣域層面更好展示“象征意義”,全力加快縣域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為全市建設長三角北部重要產業科技創新高地貢獻盱眙力量,結合我縣科技創新工作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建立和健全縣域科技創新體系,優化創新條件,加強科技投入,提高科技產出效率,做大做強創新主體,提升縣域科技創新能力。借鑒先進縣域成功經驗,以點帶面,以線帶域,提升我縣科技創新能力,為縣域騰飛提供科技支撐。
二、基本原則
--創新驅動。堅持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加強創新資源共享,完善創業培育服務,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活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向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發展,加快形成創新驅動發展新路徑。
--人才為先。堅持把人才作為支撐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實施更加積極的創新創業激勵和人才吸引政策,優化人才環境,加快培育集聚創新創業人才隊伍。
--需求導向。緊扣經濟社會發展內在需求,提高科技創新供給質量和效率,集聚各類創新資源,促進“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加快先進適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做大做強我縣特色產業。
--補齊短板。聚焦科技創新薄弱環節,找準工作突破口,采取有針對性舉措,著力補齊短板,提升縣域科技創新整體實力。
三、工作目標
全力推動縣域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著力抓短板、補弱項,精準發力,統籌推進,努力實現科技組織管理體系健全、科技服務網絡全覆蓋,不斷提高研發水平、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實現科技創新投入逐步增加、科技創新平臺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科技成果轉化體系基本完善,各項指標明顯好轉。
四、主要任務
(一)加強科技創新投入
1.加大財政科技投入。統籌規劃和使用財政科技投入,保證預算安排和支出優先,落實地方財政科技支出經費逐年遞增要求。(責任單位:財政局)
2.提高企業研發投入。針對規上企業研發費用指標,以推進科技創新政策的落實、落地為重點,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所得稅減免、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等普惠政策落實力度,降低企業研發成本,提升企業資金配置空間。優化科技資金投放,發揮財政科技資金的撬動和放大效應,引導企業不斷提高研發資金投入,年增長達到10%以上。力爭2025年末,我縣研發經費支出占GDP比重達到2%。(責任單位:科技局、工信局、稅務局、財政局)
(二)積極培育壯大創新主體
3.加強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加強高企政策宣傳,做好申報企業服務,開展高新技術企業申報培訓指導活動。嚴格落實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獎勵政策,逐步壯大高新技術企業規模,2025年末,力爭高新技術企業達到110家。(責任單位:科技局、財政局、經濟開發區、各鎮街)
4.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體。進一步凝聚各方力量,培育壯大科技型中小企業群體。引導中小企業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培育一批掌握行業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中小企業。2025年,力爭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300家。(責任單位:科技局、工信局)
5.加大科技項目招引力度。重視中小高科技工業項目招引培育,努力壯大創新主體源頭活水。逐步提高工業新招引項目中高科技項目比重和規模工業投資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比重。加大對科技項目招引和培育的力度,將固定資產投資達到2000萬元(其中設備投入不低于1000萬元)的高科技工業新竣工項目,作為重點考核和培育對象。2025年,力爭科技項目招引不低于70個,竣工不低于15個。(責任單位:科技局、工信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各鎮街)
(三)不斷優化創新條件
6.推動研發機構建設。堅持把平臺載體建設作為推進創新主體建設的重要基礎,嚴格落實省市關于技術創新平臺獎勵政策。圍繞主導產業和新興產業,布局一批優質研發機構,支持企業建設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平臺擴量提質,逐步提升規模以上企業研發機構數量和比例,確保高新技術企業研發機構全覆蓋。力爭2025年末,全縣省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達到8家,市級以上科技創新平臺達到110家。(責任單位:科技局、工信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局)
7.重點打造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將寧淮智能制造產業園作為我縣新質生產力培育和科技創新主戰場,用好高校、重點實驗室等科創資源,強化校企合作,提升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和水平,推進更多科技成果在我縣落地轉化。要持續推進魁元實驗室、高端裝備鑄造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江蘇省商用車智能底盤工程研究中心、新一代含能材料實驗室、水下智能裝備創新技術與工程實驗室、受控電弧智能增材技術重點實驗室、科研試驗基地等創新平臺建設,將其打造成集聚高層次科技人才、研發攻關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培育高成長性科技型企業的重要創新平臺和載體,為盱眙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責任單位:科技局、工信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寧淮產業園發展服務中心、黃花塘鎮)
8.加速培育創新創業服務載體。加強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科創綜合體、技術轉移機構等服務平臺建設,引導科創載體運營單位對照標準加強軟硬件建設,組織各載體參加科創載體績效評價。2025年末,力爭省市科創載體達到6家。(責任單位:科技局、人社局)
9.加快高層次人才引育。堅持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用好人才第一資源力量,為產業科技創新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通過校企合作、校地合作,引進一批創新創業高層次人才來盱聯合開展技術攻關和協同創新。力爭2025年,全縣重點企業研發人員數達1100人。(責任單位:人才辦、教育體育局、科技局)
(四)大幅度增加創新產出
10.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組織和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聯合開展技術創新,研發和應用先進技術,支持傳統產業技術改造、轉型升級,加強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圍繞汽車零部件、數控機床、高端軸承、智能成套裝備為代表的智能裝備制造產業,膜材料、有色金屬、再生資源材料、凹土、含能材料、增材制造等為代表的新材料產業,光電顯示、智能穿戴為代表的電子信息產業,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產業集群,為高新技術產業孕育培植沃土。到2025年,力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產值比重達到23%。(責任單位:科技局、工信局)
11.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逐步建立技術轉移清單管理制度,定期征集匯編企業技術需求清單,充分利用與南理工、南師大等高校院所戰略合作契機,推動科研成果與企業需求精準高效對接,最大程度吸引技術成果在盱轉移轉化,力爭培育市級科技成果轉化計劃項目1個。(責任單位:科技局、寧淮產業園發展服務中心)
12.推動知識產權提質增量。大力實施知識產權“借智”“借腦”工程,通過多種方式,吸引專利核心技術落戶;推行知識產權興企之路,將知識產權嵌入到市場、研發、采購、生產等整個過程中,實現專利實施與產業同步發展。加大高價值發明專利轉化運用支持力度,引導企業和相關單位創造、獲取自主知識產權。到2025年,萬人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9件。(責任單位:市場監管局)
(五)不斷完善科技創新管理
13.積極爭取上級科技計劃項目和產學研合作。依托區域龍頭企業和產業基礎優勢,加大縱向科技項目跑辦力度;加強與南京地區高校院所產學研合作,提升科技項目的數量和質量,更多爭取上級政策支持。(責任單位:科技局)
14.推動科學技術普及。加強科普基地、科技館等科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科普條件,把科學普及擺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深入開展農業科技教育培訓和農村科普活動,切實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組織開展兒童、青少年校園科普和“科技三下鄉”“科技活動周”“科普日”等科普活動。組織開展科學普及和信息服務,普及科學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提高公眾科學素養。(責任單位:科協、宣傳部、科技局、農業農村局、教育體育局、文廣旅游局)
五、組織保障
15.加強科技工作組織領導。建立完善科技創新工作專班,將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計劃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定期研究、安排部署,按照縣域科技創新躍升計劃發展目標和工作計劃,壓實部門責任,統籌各類資源,加強工作推進保障措施,確保主要科技指標躍升和科技綜合實力提升。
16.加大科技創新考核力度。實施重點目標任務考核制度,將有關指標分解到各有關部門,結合高質量發展考核,切實推動各項工作取得實效。
17.加強科技管理隊伍建設。強化科技行政管理部門建設,加強科技部門工作力量,配齊配好科技管理工作人員。建立基層科技管理干部常態化培訓機制,提高科技人員工作能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作風優良、管理高效、服務規范的基層科技創新管理服務隊伍。